科创飞地是什么意思?
在2024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,“科创飞地”与“反向飞地”屡次被提及,多个省份通过飞地政策打破地域限制,整合优质资源,实现跨越发展。
“科创飞地”,也称人才飞地、智力飞地、创新飞地或双创飞地,一般是指政府、园区、企业通过跨区域单独或合作建立离岸孵化器、众创空间、园区、研究中心或实验室等方式设立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。通常采用政府主导、企业主体、市场化运作、专业化运营的运营模式,高效对接平台所在城市的科创资源,打造面向国内外的产业政策展示的窗口、人才引进和产业招商的平台、科创产业培育发展的基地。
“科创飞地”作为“飞地经济”模式的的延伸和创新,给“飞地经济”注入新的动能,是欠发达城市对接中心先进城市人才、技术、项目的便利途径,以跨区域人才团队培育、孵化器建设、科技成果产业化等为特征。近年来,“科创飞地”不断涌现,后发展地区主动到先发展地区设立科创中心,借助飞入地的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优势,实现研发、生产两地化。
发展模式
“科创飞地”作为区域合作的重要方式,北京、上海、粤港澳大湾区三大科创中心成为诸多城市设立科创飞地的首选地。2023年9月,安徽宣城首个跨行政区建设的“科创飞地”——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宣城科创中心,在上海临港松江科技城启用。
“科创飞地”一般分为“正向飞地”和“反向飞地”两种发展模式。
“正向飞地”就是经济发达地区在经济不发达地区设立一块飞地,发达地区负责出资和招商,不发达地区出地、出劳动力,最终实现合作共赢。
“反向飞地”是由相互独立、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两个行政地区,为了打破区划限制,通过跨空间开发实现资源互补、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合作模式。反向飞地是经济发展落后的一方,探索研发孵化在外地、产业化在本地的逆向创新模式,成为本地吸引高端人才和优质项目的新创举。